半岛同一屋檐下两个特步 运动品牌店疯狂扎堆为了啥500米内开4个361°,2个特步肩并肩开业,一条街上竟有8个运动品牌的17家门店……随着全运会的到来,省城运动品牌专卖店也越来越多了。近日,不少市民都发现,在省城一些繁华路段,如泉城路、文化东路,运动品牌专卖店常常扎堆出现半岛官方网站,重复经营。
“全运会还没开始,济南的运动品牌专卖店倒是已经遍地开花。我那天从历下大润发一出来,就看见旁边一新开楼盘的门头房开张,两家店都是卖运动用品的,仔细一看,竟然还都是同一个牌子。”市民方先生说。
方先生口中的运动品牌即“特步”,不久前刚刚开张,两个门店分居同一栋楼的两侧,遥相呼应,相距还不足20米。
14日中午,记者找到了这两家“特步”专卖店。“虽然我们是同一个牌子,但定位不一样:我们这家店专卖特步的最新款式,而另外那家店则主要经营旧款,是特步的折扣店,定位不同,满足的也是不同的消费需求,怎么会起冲突?”楼东那位经营“特步”新款的专卖店店员告诉记者。她同时透露,这两家店面不存在恶性竞争问题,因为“两家店本来就是同一个老板开的。”
“至于为啥要一起开两家我不太清楚,也可能是因为一家店的门面太小吧。不过分开也有分开的好处啊,两家店各占一头不是更醒目吗?对提升我们的品牌形象和影响力应该也有好处。”她说。
“泉城路、文化东路,这些都是运动品牌扎堆的地方,有时候一条街上能有四五个一模一样的专卖店,你挨着我、我挨着你。”市民陈女士说。
4个361°、4个鸿星尔克、2个特步、2个乔丹、2个安踏,此外,kapaa、peak和李宁也各有一个,15日中午,记者在济南最繁华的商业街泉城路上看到,仅仅是在这条省城租金最高的黄金街上,就有不下8种运动品牌、17个专卖店,其排列密度简直可以用“鳞次栉比”来形容。
而与泉城路相距数里的文化东路,则几乎成了运动品牌的天下:从历山路口到省体育学院,分布着大大小小不下30个运动服饰专卖店,李宁、特步、乔丹、361°……基本上市面上流行的运动品牌这里几乎无一落下,很多牌子更是在这儿扎成了堆儿:仅361°在500米内就开了4家店,最近的两家门头相距还不足50米,其中有两个刚刚装修完工,开业不久。
“总共有多少还真没人统计过,但按照单体店来算的话,怎么着也得有个三五百家吧。”对于省城运动品牌专卖店的数量,业内人士也很难说出个具体数字来。
“大伙都喜欢集中在同一条街上,主要还是图个集合效应:消费者只要一想到买运动服饰,首先就会想到文化东路,想到泉城路。”一位运动品牌代理商告诉记者,经营运动服饰差不多算是中国服装业内利润最高的了,“前些年利润率最高时能达到150%-300%,现在虽然没那么高了,但跟经营其他服装相比,利润还是相当可观的。”
不过,即使运动品牌利润惊人,如此高频率、高密度地重复开店,经销商还能赚到钱吗?记者就此进行了调查。尽管很多专卖店经营面积不小,商品摆放也很宽松,但多数时候人气并不高,偌大的店铺内卖东西的人往往比买东西的还多。
一位代理商称,不少品牌在加盟时往往都会给予经销商、代理商一定数额的补贴,门店数量越多补贴也越高。
贴钱也要开店,品牌这又是为何?对此,一位运动品牌的工作人员坦承,除了营业收入之外,保持一定的门店数量有更多其他方面的考虑。“比如说:上市的需要、品牌形象展示等等。想想吧,在泉城路那样的繁华路段立块广告牌得花多少钱?开个店既能展示形象,还能有一定营业回报,一举多得!”
“想想吧,在泉城路那样的繁华路段立块广告牌得花多少钱?开个店既能展示形象,还能有一定营业回报,一举多得!”同一栋楼内,两个“特步”遥相呼应。仲爱梅摄王晓亮
1、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。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,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、复制、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;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,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;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。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,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。
2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,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,并注明“来源:大众网”。违反上述声明者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